写在前面:
(相关资料图)
在多民族聚居的中国西南角贵州,勤劳智慧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,创造了鲜、香、酸、辣、野等风格独特的饮食文化。贵阳肠旺面、水城烙锅、凯里酸汤鱼……每一道都令人口舌生津,回味无穷。本系列,我们就来盘一盘那些“戒不掉的贵州味道”。
在贵阳市云岩区城基路,人来人往的菜市场深处传出淡淡的香气。循香走近,直径超1米的巨大蒸盘上,近百个碗耳糕刚刚出炉。
碗耳糕,因形状像茶碗、由“碗儿糖”(红糖)制作而得名,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。1984年,碗耳糕被评为贵阳市风味名小吃。
淘洗、浸泡后的大米打磨成米浆,部分米浆放入净锅加热为熟芡,加入剩余米浆拌匀,熟芡不结块时慢慢发酵,直到表面起大泡,按醒发程度施碱中和,将红砂糖与溶解、过滤、去杂后混合均匀,注入蒸笼模内。蒸熟后的碗耳糕色泽金黄,个大蓬松如海绵,柔韧可口而富有弹性,细嗅有一股淡淡的发酵清香。
“我们就住在这附近,基本每个周都要过来买碗耳糕。”碗耳糕的一取一拿间,就已来往几位顾客。
除了多年光顾的老熟客,这间10平方米左右大小的小店铺也吸引了闻名而来的各地食客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思露 周睿
编辑 张良胜
二审 吴一凡
三审 闵捷